每4000人中就有1人患病:显性视神经萎缩能提前规避吗

2025-08-28 爱眼小编 244

小明在12岁那年发现看黑板时总眯眼,父母以为是普通近视,直到他高中时双眼视力骤降至0.3,遗传因素检测才发现是OPA1遗传因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这种因视神经节细胞逐渐受损引发的眼病,在我国每4000人中约有1人患病,且患者子女有50%的遗传概率。

视神经就像传递视觉信号的电缆,遗传因素突变会导致电缆外层髓鞘受损,信号传导效率下降。初期患者可能只是夜间视力变差或辨色能力减弱,容易被误认为用眼疲劳。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出现视神经萎缩,错过了良好干预时机。

预防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有家族史者建议在儿童期(5-8岁)进行眼底检查和视野测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观察到视神经纤维层变薄,这是比视力下降更早期的信号。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的视疲劳,可多食用富含叶黄素的深绿色蔬菜,像每日摄入100克羽衣甘蓝,就能为视神经提供抗氧化保护。

需要澄清的是,这种眼病并非一定会遗传就无需预防。通过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眼习惯,延缓视力下降速度。正如小明的妹妹在8岁时通过筛查发现异常,现在16岁视力仍维持在0.8。记住,遗传性病症虽无法改变遗传因素,但科学管理能让光明停留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