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小林最近总觉得开车时看后视镜特别费劲,起初以为是近视加深,直到一次体检时医生发现他的视神经颜色偏淡。进一步检查后,他被确诊为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一种由遗传因素缺陷导致的视神经进行性损伤。
这种病症就像视神经里的微小故障,患者的OPA1遗传因素出了问题,导致视神经节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功能异常,就像手机电池持续亏电,最终无法正常传递视觉信号。最特别的是,它遵循显性遗传规律,意味着只要父母一方携带致病遗传因素,孩子就有50%的概率患病。
与突然失明的眼病不同,它更像温水煮青蛙。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症状,早期可能只是夜间视力变差,或看红绿灯时难以分辨红绿色,随着神经纤维逐渐受损,视野会像被浓雾慢慢笼罩,最终形成中心视野以外的盲区。数据显示,约1/3患者在40岁前视力会降至0.1以下,但完全失明的情况较少见。
生活中,不少人会把它误认为老花眼或近视加重而延误诊治。其实,通过视野检查和遗传因素检测能早期发现。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医生提醒,有家族史者建议在儿童期就进行视神经检查。虽然目前还无法彻底缓解,但通过定期监测眼压、避免过度用眼疲劳、补充叶黄素等营养支持,可以帮助保护残留的视神经功能。
记住,当你发现看东西时余光不如以前灵敏,或者色彩感知变得迟钝,别简单归咎于用眼过度。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排查,才能让光明版图尽可能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