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的沉默性损伤:继发性萎缩是如何发生的

2025-09-01 爱眼小编 208

视神经如同连接眼球与大脑的高速光缆,由百万根神经纤维组成。当这些纤维因长期压迫、缺血或炎症反应受到损伤,就会像被氧化的金属丝逐渐失去传导功能,医学上称为视神经萎缩。其中,由其他病症引发的类型即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占临床病例的68%以上。

张阿姨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这位65岁的糖尿病患者因视力模糊就诊时,眼底检查已发现视神经颜色苍白。进一步检查显示,她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已持续半年未规范调理,淤积的血液像堵塞的河道,导致视神经长期缺氧。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指出,这类因眼底血管病症导致的继发性萎缩,若能在发病3个月内干预,可保留80%以上的视功能。

临床中,青光眼是最常见的元凶之一。当眼内压力持续升高,会像紧箍咒一样压迫视神经视盘,造成神经纤维慢性损伤。数据显示,超过40%的慢性青光眼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此外,颅内肿瘤、眼眶外伤、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症,以及长期烟酒过度导致的视神经中毒,都可能成为继发性萎缩的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看似无关的病症也可能埋下隐患。比如严重的鼻窦炎若压迫视神经管,会像掐住水管一样阻碍血液供应;而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病症,则可能错误攻击视神经髓鞘。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临床统计显示,约12%的继发性病例源于这类跨界影响。

保护视神经健康,定期检查是关键。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压检测和眼底检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复查。日常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防止眼部静脉回流受阻;烹饪时注意防护,避免热油溅伤眼睛引发炎症。记住,视神经的损伤往往不可逆,但早期发现和控制原发病,就能为视觉电缆筑起坚固的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