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看东西像隔了层毛玻璃,起初以为是老花眼加重,直到某天突然发现右眼视野缺损,就医后才确诊为上行性视神经萎缩。医生解释,这并非视神经本身的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她多年的青光眼未得到规范控制,高眼压的持续压迫像逐渐拧紧的水龙头,最终导致视神经纤维受损,视觉信号传导通路从眼球向大脑上行受阻。
视神经就像连接眼睛与大脑的高速光缆,一旦因炎症、压迫或血液循环障碍受损,损伤会从眼球端向颅内方向蔓延,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临床数据显示,约78%的上行性视神经萎缩与慢性眼病控制不佳相关,如青光眼、视网膜血管病症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损伤初期往往无痛无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夜间视力下降或视野变窄,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老花或疲劳。
预防的核心在于阻断损伤源。日常除了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更要警惕基础病症的隐形伤害。例如,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血管状态,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避免视网膜病变牵连视神经。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减少眼部静脉回流压力,也能降低间接损伤风险。
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临床案例表明,通过早期眼底检查、视野分析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能及时发现亚临床期的视神经损伤。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多方面眼检,尤其是有青光眼、高度近视家族史者,更需加强监测。记住,视神经的损伤往往不可逆转,但只要抓住源头控制的黄金期,就能让光明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