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的视力谜题: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背后的家族印记

2025-09-19 爱眼小编 207

48岁的王女士最近总觉得看手机字越来越费劲,尤其晚上开车时,路边的路标要离很近才能看清。她起初以为是老花眼犯了,直到19岁的女儿说上课时看黑板边缘的字总模糊,才想起自己的母亲晚年也因看不清东西几乎失明。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母女俩的视神经颜色都偏苍白,进一步遗传因素检测后确诊:这是一个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家系。

这种眼病的病根藏在遗传因素里。我们体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如果某个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素出了问题,且只要从父母一方遗传到这个故障遗传因素就可能发病,就称为显性遗传。在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中,最常见的故障遗传因素是OPA1遗传因素它就像视神经细胞里的能量调度员,负责管理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的正常工作。当OPA1遗传因素发生突变,线粒体无法稳定供应能量,视神经细胞就会像长期缺电的机器,慢慢老化、死亡,导致视力信号从眼睛到大脑的传输线路逐渐受损。

这类患者的视力下降往往有潜伏性:青少年时期可能只是看东西范围变小(比如看书时余光看不到旁边的字),随着年龄增长,中心视力才逐渐模糊,但因为进展缓慢,常被误认为是近视加深或老花眼。数据显示,全球每3万-5万人中就有1人携带这种突变遗传因素,约60%的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由此导致。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接诊的病例中,约三成患者家族里至少有两代人出现类似症状,但很多家庭直到孩子被老师提醒看不清黑板才就医,错过了早期干预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的遗传规则很特别:父母中只要一方患病,子女就有50%的概率遗传。就像王女士家,她的母亲是致病遗传因素携带者,将突变遗传因素传给了她,她又有一半可能传给女儿。不过,即使携带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症状轻重也不同,这与遗传因素突变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的代偿能力有关。

目前,通过遗传因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这种眼病。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遗传眼病专科医生建议,有家族视力下降史的人群,应在孩子5-6岁时进行初次视神经功能检查,包括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项目,早发现、早通过科学用眼(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尽量确保充足睡眠)延缓视神经细胞损伤。毕竟,在遗传密码面前,早一步了解,就能为光明多一分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