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里的灰色迷雾:解码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无声信号

2025-09-02 爱眼小编 150

58岁的张先生最近总觉得看报纸时左侧边缘的文字消失了,起初以为是老花镜度数不够,换了眼镜后症状却越来越明显,甚至走路时会撞到左侧的门框。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并非简单的老花眼,而是因长期未控制的眼压问题导致视神经受损,已发展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如同连接眼睛与大脑的高速光缆,负责将视觉信号传递至大脑。当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眼部外伤等病症长期存在时,视神经纤维会逐渐受损、变薄,就像光缆被逐渐磨损,最终导致信号传递障碍。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但其早期症状却容易被混淆。

除了张先生出现的视野缺损,患者还可能感觉看东西像蒙了层磨砂玻璃,色彩敏感度下降,比如难以分辨淡紫色与蓝色;夜间视力变差,开车时对迎面车灯的眩光更敏感。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不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眼底检查常能发现原发病的痕迹,比如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杯盘比扩大,或视网膜病变留下的瘢痕。

生活中,不少人将视野缺损误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或把视力下降归咎于年龄增长,从而延误就诊。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患者在确诊时,视神经损伤已超过50%。事实上,若能在症状初期,如发现固定方向的视野盲区、色彩辨别力下降时及时就医,通过控制原发病(如降低眼压、缓解眼底循环),可延缓视神经进一步损伤。

日常护眼中,除了定期检查眼压和眼底,还需注意避免长时间高眼压状态(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控制情绪波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糖以减少视网膜病变风险。记住,视神经的损伤无法逆转,但早期发现、科学干预,能帮助我们在灰色迷雾蔓延前,守住宝贵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