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看东西像蒙上了一层磨砂玻璃,起初以为是老花镜度数不够,直到有一次下楼梯时因没看清台阶差点摔倒,才到医院检查。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医生通过详细检查发现,她的视神经已经出现萎缩,而罪魁祸首竟是多年未规范控制的青光眼。
人的视神经就像连接眼睛和大脑的高速光缆,负责传输视觉信号。当眼部炎症、眼压过高、缺血或外伤等因素长期存在时,视神经纤维会逐渐受损、凋亡,就像光缆中的铜丝一根根断裂,最终导致信号传输障碍。这种由其他病症引发的视神经萎缩,在临床上被称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与突发性视力下降不同,这类病症的症状往往具有潜伏性。患者可能先出现视野缩小,比如看书时余光看不到页码,或者走路时频繁撞到侧面的物体;也可能表现为对比敏感度降低,在阴天或傍晚看东西格外费力。更特殊的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色觉异常,比如把鲜艳的红色看成暗红色。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老花眼或白内障,从而延误诊治。
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临床统计中,约63%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患者在确诊时,视神经损伤已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视神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但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医生通常会通过视野检查、眼底 OCT 等手段评估视神经状况,并针对原发病进行调理,比如控制眼压、缓解眼部循环等。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持续的视物模糊、视野范围缩小,或者在明亮环境下反而看不清楚细节,都应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检查。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若能更早发现并控制青光眼,就能有效保护视神经功能。记住,眼睛不会突然"抗议",那些悄悄发生的视觉变化,或许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