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犹如连接眼底与大脑的视觉电缆,而上行性视神经萎缩则是眼底病变向视神经反向侵蚀的过程。这种病变模式中,视网膜、脉络膜或视网膜血管的长期损伤是启动病因链的关键。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常见诱因之一。患者视网膜感光细胞逐渐退化,能量转换废物堆积形成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这种慢性损伤会逆向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最终导致视神经纤维层变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反复出血、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形成,会持续压迫和损伤视神经视盘,引发上行性萎缩。
高度近视人群需警惕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眼轴过度拉长使视网膜组织变薄、脉络膜萎缩,视神经视盘周围出现弧形斑,长期牵拉可导致视神经纤维变性。此外,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脱离等急性眼底病变,若未能及时修复,缺血缺氧环境会迅速向上传导,造成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遗传性眼底病如Leber先天性黑矇,也可能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累及视神经。这类病症早期常表现为夜盲、视野缩小,易被忽视,待出现视力明显下降时,视神经萎缩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多数上行性视神经萎缩患者存在眼底病症史。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专项检查,可精准定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部位,为阻断病情上行提供依据。专家提醒,若出现视物变形、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应尽早进行眼底筛查,避免错过干预窗口期。保护视神经,需从守护眼底健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