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就像连接眼底与大脑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上行性萎缩则是这条公路从入口(眼底)开始出现破损,逐渐向上蔓延至主干道(视神经)的过程。临床中,约60%的病例都与眼底基础病症未及时控制有关,这些隐形推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视力。
最常见的元凶之一是慢性眼底缺血性病症,比如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或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就像公路入口的路面逐渐龟裂,若不及时修复,破损会沿着视神经向上延伸。45岁的王先生就是典型案例:他患糖尿病10年,因觉得视力还够用而忽视眼底检查,直到出现视野缩小才就诊,此时视网膜病变已引发视神经上行性损伤,视力恢复难度大大增加。
另一个易被忽视的诱因是眼内压力异常。当眼内压力长期不稳定,会压迫视盘,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就像公路入口被重物持续碾压,最终导致通路受损。这类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但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视力下降时,损伤可能已不可逆。
预防上行性视神经萎缩,核心在于源头管控。首先要定期给眼底做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眼底病专科会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清晰观察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捕捉早期损伤信号。其次,严格控制基础病,比如将血糖、血压维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避免眼底血管进一步受损。日常用眼时,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眼疲劳,让视神经劳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误以为视力好就没事,这是典型误区。上行性损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野缩小或对比敏感度下降,中心视力变化不明显,等到中心视力受影响时,往往已错过良好干预时机。因此,无论是否有症状,高危人群都应主动筛查,让专业医生为视觉通路保驾护航。
最后要提醒,视神经的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但只要早发现、早控制原发病,就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断萎缩进程。把眼底检查纳入常规健康管理,让信息高速公路始终畅通,光明才能长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