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看报纸时,边缘的文字总是溜走;或是开车时,眼角余光难以捕捉侧方来车这些细微变化或许不只是老花眼那么简单。视神经,这束连接眼球与大脑的信息电缆,一旦因缺血、压迫或其他因素受损,就可能引发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导致视野缩小、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失明。
58岁的王先生就是典型案例。他患高血压十年,仗着身体硬朗从未规律服药。半年前,他发现看手机时总需要转动头部才能看清完整屏幕,起初以为是老花镜度数不够,直到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视神经已出现萎缩迹象,视野缺损达20%。医生分析,长期血压波动导致视神经供血不足,是主要诱因之一。
预防视神经萎缩,关键在于阻断损伤链条。首先,控制基础病症是核心。就像给树木浇水施肥,稳定血压、血糖如同为视神经提供营养土壤,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7.0mmol/L。其次,定期检查不可少。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者,需增加视野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这类检查能像雷达一样,在症状出现前捕捉到视神经的早期异常。
生活中,还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眼压状态。不少人习惯在昏暗环境下看手机,这会让眼球内压力短暂升高,反复有害因素可能损伤视神经。建议每用眼40分钟,就望向6米外物体放松10分钟,同时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此外,头部外伤可能直接压迫视神经,运动时佩戴护具、避免剧烈碰撞也很重要。
视神经的损伤往往不可逆,但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进展。把眼睛比作精密的相机,视神经就是成像传感器,定期维护才能让它持续捕捉精彩世界。从今天起,给眼睛多一份关注,让清晰视野陪伴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