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悄悄偷走解密视神经萎缩的遗传密码

2025-09-19 爱眼小编 205

30岁的李先生最近总觉得看东西像蒙了层磨砂玻璃,尤其在傍晚光线暗时更明显。起初以为是视疲劳,直到带父亲做体检,才发现父亲也有类似症状原来这不是偶然,而是家族性的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在作祟。

人的视神经就像连接眼睛和大脑的高速光缆,负责传递视觉信号。而这种眼病的元凶,是一种叫做OPA1的遗传因素突变。我们可以把遗传因素比作指令手册,OPA1遗传因素的作用是维护视神经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正常运转。一旦这个遗传因素出现错误指令,视神经细胞就会因能量供应不足逐渐受损,就像长期缺电的灯泡慢慢变暗。

这种遗传方式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显性二字:只要从父母一方遗传到这个突变遗传因素,就有可能发病。不过,它的脾气很温和,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悄悄开始,早期可能只是看东西范围变窄(视野缺损),或者夜间视力下降,容易被误认为是近视加深。就像李先生的父亲,直到60多岁才确诊,而李先生通过早期检查,在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的遗传眼病专科及时明确了病因。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携带相同的遗传因素突变,每个人的症状轻重也可能不同。这就像一棵树上的叶子,虽然来自同一棵树,生长状态却各有差异。目前,通过遗传因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而定期的视野检查、视神经纤维层分析(OCT)等,能帮助医生追踪病情进展。

对于有这类眼病家族史的人来说,早期筛查比亡羊补牢更重要。建议从儿童期开始,每1-2年做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视神经评估。就像李先生,如果能更早发现,就能更早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的视功能。石家庄爱眼眼科医院在遗传性眼病的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这类家庭提供专业的眼科支持。

记住,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早发现、早干预,能让我们在这场与悄悄偷走视力的病症对抗中,掌握更多主动权。